
這句話不是我說的,是我在電影「乘著光影旅行」裡截取的一句話。
在我們趕拍中國信託的影片之時,小潔給了我兩張票,他說是朵兒咖啡館,也就是蕭雅全的電影公司送他的,她囑咐我,不管如何一定要抽空去看。
二週前,我約了我朋友一起去看,七點四十分的場次,我六點去劃位居然已沒有位子了。我以為是贈票的關係,昨天路過電影院,提早了二小時劃位,劃到一個爛位子,也以為是贈票的代價。哪知一進戲院,全場坐無虛席,還有很多外國人。這是國片耶,我心裡不免為這樣的票房成績感到慶幸,畢竟這是一部再冷門不過的電影。
關於我對此戲的劇評,我想說的是:「我很感動」。已經很久沒有這樣,走出戲院後會有一種強列的失落感。這種失或感便是我當年迷上電影時的「原始悸動」,看了一部好戲,然後陷掉進那泥沼裡,一週兩週,有時會整整一個月。「乘著光影旅行」是一部國片,並且是一部紀錄片,他的感動不輸任何一位大師級的「經典之作」。事實上,電影描述的,便是一位大師,國內首屈一指的攝影大師---「李屏賓」先生。
有多好看呢?嗯,真的是電影開演的第一秒,就讓那些還在走動的觀眾都覺得對不起所有人了,他們低頭安靜地走入座位裡,或者先在走道上靜止不動,這不是演講,也不是金馬電影展,所有人都是買票進場的。電影前的廣告一播完,立刻開演,連那種給觀眾預備的秒數都沒有就開演了,所有人稟息以待。我在開演不到三十分鐘後,突然尿急了,而我竟將這一泡尿,忍了一個多小時。不想錯過任何一個鏡頭,一個對話,這是我頭一次看電影,願意這樣「攜牲健康」。
乘著光影旅行,既紀錄了李屏賓先生的攝影觀,同時也帶著我們回味很多過去的美好之作(*),我坐在戲院裡,看個光影帶過的每一齣戲,很慶幸地,那些電影我幾乎都看過,所以當他談及他的想法時,便有了共鳴,以及理解那些我們從不知道的創作觀點。頓時,你理解你是鏡頭外的門外漢,關於電影,關於鏡頭,關於光,關於軌道、關於流洩而出的風景,關於「雕刻時光」…..
你一邊知己之不足,一邊慶幸,你仍理解那些美好的觀察與頓悟,是一扇開啟快門與觀者眼簾的溝通之窗。因理解而感同深受,因感動知所不足、因不足而在走出戲院門外,終有了強列的失落感。這便是「藝術」之所以感人之所在,亦即,做為一個觀眾,你仍能享受那些你不解,卻有一番道理存在的光與影。
賓哥說(大家對他的稱呼),他喜歡看著光,看著片場裡,頃刻間所有的天光變化。那不是劇本裡的,也非計畫好的,因為喜歡看,看久了,那東西便是你的了。世間的所有美好都存在世間,你要是關心他們,他們就會是你的。你不去關心,那麼你的世界,就不會有這些東西。
戲裡頭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,他說光打好了,就是打好了,那只是個技術,沒什麼好感動的。但他又怎樣讓自己感動呢?他說是演員,是演員讓他感動的,影片一開機,演員會動,他動了,周遭的空氣也會動,光就會在他臉上動,光與影就會在他身上的每個毛細孔遊走,帶出演員的呼吸與情緒。
戲裡,有很多導演與演員,說起他們與「賓哥」合作時的學習與衝突,我覺得那裡面有很大的學問。有人說,什麼樣的廣告人就會產出什麼樣的廣告,什麼樣的創作者帶領你進入什麼樣的世界。我在這裡頭看見的「賓哥」,是極具個人魅力與智慧的菩薩。他談及因工作與家人聚少離多的矛盾,那些體悟,那些無從選擇,我都認為他給了「同樣有夢想的創作者」一個很好的見解,與無悔的洞察。
影片結束在一個很有智慧點的探索上。在我們為賓哥鼓掌的同時,我不得不為無私的導演也鼓鼓掌,他們是「姜秀瓊*與關本良」。
* 策馬入林、童年往事、戀戀風塵、戲夢人生、海上花、空氣人形(日片)、紅氣球、千喜曼波、太陽依舊昇起(姜文導)、花樣年華、咖啡時光、不能說的秘密…..
*姜秀瓊的公視單元劇"艾草"也很好看,我有一次不小心看到,發現電視劇竟有這樣難得的好作品,而記下此導演名字,哈 原來他與我的朋友AJ是大學同班同學哩